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任友群|后发地区教育的云端革命未来在哪里?腾讯“云+未来”助力教育信息化

2018-11-26 17:38:32江苏省智慧校园已读:3903

微信图片_20180730111555.png


新闻要点



5月23-24日,2018腾讯“云+未来”峰会在广州正式举办,本届峰会上首次设置了教育专场,这也是自2015年“云+未来”峰会举办以来,腾讯云教育业务在大会上的首次独立亮相。在教育专场上,腾讯云发布了全新的以“新工科、智慧校园、在线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生态图景,助力教育产业的科技化变革。

腾讯云

新的教育生态图景:


“新工科、智慧校园、在线教育”


改革开放40年,教育信息化从1.0阶段迈向2.0阶段。

 

教育信息化2.0重点关注人的发展,将促进教育信息化从“量变”到“质变”,激发教育系统变革,实现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与发展,产生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效应。

 

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彻底变革传统教育,形成教育变革的基本格局,互联网引发的教育变革是一种历史必然。

 

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变革的内生力量,将承担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的重任。


加速优质数字资源供给,优化优质数字资源配置,是促进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的重要手段。

 

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推进“互联网+”支持的精准扶智,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

 

“十三五”期间,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等重要任务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微信图片_20181203094605.jpg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任友群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后发地区教育的云端革命——来自教育扶贫一线的实践与观察》的主题演讲



1


缺乏师资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任友群发表的演讲表示:眼前最直观的问题,就是缺少好的老师,或者好的老师不想去,或者老师成长后就离开了,或者去到那里的老师没有机会成为好老师,这些师资上的原因还需要更深入研究。


由于缺乏师资,带来的第一个影响,就是缺少好的课程有的课程开展不起来,好的课堂也十分稀缺。在传统的、信息技术尚未发明或未普及的时代,教学依赖面授,没有好的老师就等于什么也没有。针对师资匮乏,兴起了大家现在所熟知的远程教学,前几年更是兴起了“慕课运动”,对于中学、小学和大学都有各种各样的影响,“慕课运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优质老师的稀缺难题,但是同时,也使得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听到好老师的讲课,需求在日益增长,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更好的解决方案。在享受“慕课运动”带来的红利之外,我们还是要冷静地看到,不是所有课程都能通过此类方式实现的,比如有一些课程带有比较强的实验操作性质,要学生动手,还需要师生互动、研讨,仅仅依靠远程不能完全实现课程的意图。此外,还有一些对课程效果上的跟进和评价,就连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可能也做不到。所以“慕课”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但是它不是一个包治百病的手段。

由于缺乏师资,带来的第二个影响,就是管理比较落后后发地区的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水平可能相较发达地区存在一点差距,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存在一点差距,这就使得整个管理教学上都会存在一点差距,这也是一个事实。所幸的是,现在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关注教育信息化这个领域,这个对我们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是实现教育扶贫、教育脱贫,我个人觉得意义非常重大。


2


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时候,需要的是什么?


任友群:“我们要考虑到后发地区缺乏资金,技术水平和能力相对薄弱的现实,这就对在后发地区建设教育信息化提出了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低成本,二是要低门槛。 


作为一个后发地区,农村的教学点上缺少老师,交通非常不便,好的老师进不来。我们在这里部署了同步课堂,好的老师在县城的某个学校上课,山区的某个学校和教学点就开始同步上课。同步课堂的基本着眼点就是在这样的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远距离农村的点。因为在一个发达的城市,拥有丰富又均衡的优质教育资源,不需要同步课堂这种手段。而在这样的地区,任何一个教学点永远不能聚集所有的好老师,同步课堂优势很明显。


3


什么是用得好的信息化?


任友群:“我认为,使用的常态化是评判信息化好不好的关键,不能让信息技术仪式化、形式化,仅仅用来应付检查、或者彰显地区或学校的资金实力,这样做对教学管理没有什么帮助。第二就评价标准,就是应用者的“全覆盖”,在学校和区域做信息化,我们不需要在一两千的学生中挑选四五个用得最好的典型,关键是整个学校、区域的应用情况,要有全员性要考察所有学生、老师、行政人员都能应用信息化促进自己的学习、教学和管理的水平


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如上饶一所中学,试点用PAD进行教学,第一批设备是企业捐赠的,大家会觉得投入很大、这个模式复制有难度。但是,我的基本判断是国内普通中小学成建制式、全覆盖配置PAD的时代正在到来,预计两三年时间,全员配备PAD的学校将明显增多。


4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就是把很多老师的主要精力从原来反复改作业、收本子、写板书等机械工作中解放出来,能够帮学生把上学期或者这学期做错的题目理出来,让学生的复习从无目的的刷题中解放出来。

再从教学的角度讲,如果许多学生做一道选择题都错了,就能运用信息化判断是老师没讲好,可以加强教学来应对。这些工作中,教学的原理实际上没有改变,由于有了信息技术的工具,大大提升了效率。教学的互动反馈更加密集,使得教育教学的周期更为有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比原来要好很多。

再从教室条件来看,在中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正是在这种传统的教室中改造装备,教室没有如东部地区那样华丽,但是它的装备已经慢慢有所起色。未来中国的中西部农村教育用信息化主要的模式也能做到“高大上”。


5


如何做好后发地区教育的云端革命?

任友群在两年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探索运用了“智慧校园”去改变整个学校的面貌。

任友群表示:当前,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大门正在打开,这些好的经验做法,我们既要探索也要推广。我们应当坚持时代引领,坚持应用为主,避免作秀,坚持教育教学管理深度融合。同时也要坚持教育治理的理念,可以尝试把治理信息发给所有的参与主体,让大家在信息对等的前提下参与治理。据说全国有很多的县正在逐步部署腾讯云,我个人觉得既要坚决又要稳健,一定可以开出硕果。

此外,在信息化建设中,我提醒两点,一是要关注区域之间的差异,东西部必须要分类,兼顾社会各方,特别要用好来自优秀互联网企业的资源。二是关注顶层和基础的协调。顶层和基层之间有一个梯度,既要遵守顶层的原则,又有一定的空间,顶层既要给基层原则有要给基层活力。

演讲中任友就自己的实践经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要在县一级的教育局和地市级的教育局建立一个数据的平台,形成大数据的体量和布局云平台。“云”的概念跟农村的教育的需求结合是非常贴切的。

他说:“原本,广大的农村学校办不好,农村县域的教育也做不好,甚至整个地级市的教育也做得不够好,现在,“云”的时代到来了,只要“云”足够的强大,安全性可以保证,我们的教育投入就没必要投入后台系统,或者尽量少投入到后台系统,后台的庞大系统让行业内的顶尖企业来集成,这是非常重要的。节省下来的有限的资源,还要投入到前端装备和基本的网络设施带宽等方面去”

微信图片_20181203094646.jpg

微信图片_20181203094652.jpg


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

要依靠教育才可能真正阻断代际贫困。

                    -----任友群


面临这样的情况,任友群当时建议用全域整体推进的布局。

他说“在完善教室设备时,我很激动,看室内说是北上广的一个教室我觉得大家也会相信,让山里面还没走出大山的孩子坐到这样的教室里上课,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只要教育投入能够持续,慢慢改善了后会有很多类似的很漂亮的教室。在这些工作中,老师和校长的参与程度很关键,我们当时努力组织老师们培训,主要是做好观念沟通的工作,要面对很多农村的老师。我们请了深圳的一个教育技术企业来做了捐赠,这里也有个过程。在系统部署中,暴露出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也成为下一波教育化2.0很重视的问题,就是带宽的问题

常态使用视频进行远距离同步,对于视频带宽的要求是非常高,而且一个学校对另外一个学校,同时开展几套课,对视频要求会更高,在这个意义上说,原来的低带宽的通网就不能叫通网。所以,要满足此类教育上的需要,目前的视频带宽仍需加强,有关部门要动起来。有专家说,可能真正彻底解决是等到5G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腾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任友群演讲实录

微信图片_2018120309470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