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打破信息孤岛——“黑盒”秘密,一探究竟

2019-04-28 11:03:16江苏省智慧校园已读:6569

微信图片_20180730111555.png

2018年11月7日至9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评选出年度15项代表性领先科技成果。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梅宏院士-黄罡教授团队研发的“破解信息孤岛的接口高效互操作技术与燕云DaaS系统”入选,并由黄罡教授进行现场发布。

微信图片_20190428105420.jpg

微信图片_20190428105426.jpg


信息孤岛将永远孤单吗?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如今,网络时代更是如此。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但是你知道吗,那些在网络上四通八达的信息,却随着信息技术20多年的网络化发展,形成了数百万计的信息孤岛。


-----
微信图片_20190428105801.png
-----


所谓信息孤岛是指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信息系统。


每个信息孤岛都是一座宝藏,其中蕴藏了富含价值的海量数据。


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其业务数据和功能与第三方系统的高效互操作,已成为大数据发展的重大需求,也是公认的世界级挑战。


微信图片_20190428105426.jpg
从“白盒”到“黑盒”,只是颜色变了吗?

在这项挑战成功之前,也并非没有解决办法。


传统互操作技术采用“白盒”思路,在全面了解信息孤岛内部实现细节的基础上进行手工改造。就像是修地铁,“白盒”思路是把地铁沿线全部挖开的明挖。效率低,成本高,风险难控,是这一思路长期存在的问题。


因此,各国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突破的窗口。


挑战成功者的桂冠最终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梅宏院士-黄罡教授团队摘得。


微信图片_20190428105827.gif


-----
微信图片_20190428105853.png
-----


梅宏-黄罡团队基于十余年系统软件研究,发现了信息系统内部基于云-端融合特性的反射回路,成功研发“破解信息孤岛的接口高效互操作技术与燕云DaaS系统”


颠覆传统“白盒”路线,将信息系统视为“黑盒”,就如同在地下修建铁路。“黑盒”路线通过对系统客户端的外部监测与控制来实现系统业务数据和功能的高效互操作,消除了系统源码、数据库表、后台权限、原开发团队等“白盒”依赖,从而将信息孤岛开放效率平均提升两个数量级

微信图片_20190428105914.gif


微信图片_20190428105426.jpg
世界互联网大会现场发布,代表本年度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最高水平

这么厉害的发明,小编是从哪里得知的呢?当然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了。


11月7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在浙江乌镇举行。


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第三次面向全球发布领先科技成果。

微信图片_20190428105953.gif


-----
微信图片_20190428105853.png
-----


大会评选出的年度代表性领先科技成果共15项,是从国内外400余项互联网创新成果的申请中,经47位专家层层筛选评出。


梅宏-黄罡团队研发的“破解信息孤岛的接口高效互操作技术与燕云DaaS系统”入选,并由黄罡教授进行现场发布。


微信图片_20190428110022.gif


这项研发成果的应用也一直在进行。


北京大学和北京因特睿软件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支持云-端融合系统高效互操作的燕云平台,与神州数码、联想、阿里云等知名企业联合推出数十种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多个部委和省、市、自治区的数字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与智慧城市建设,在工业大数据领域应用于能源、纺织、食品等多个行业,成为支撑我国大数据产业生态发展的一项共性关键技术。

微信图片_20190428110053.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