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9日,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工信部、科技部、商务部、农业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科院、工程院、深圳市政府共同主办,国家信息中心、腾讯公司联合承办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互联网+教育”高峰论坛,在深圳市会展中心五楼簕杜鹃厅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800余位行业学者、业界专家、政府及企业代表参与了此次盛会。
腾讯网对到场的嘉宾进行专访,以下是对任友群先生的专访实录:
主持人: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请到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秘书长,上饶市委常委、副市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任友群先生。任市长,非常高兴您能来到我们腾讯智慧校园高招会的现场。我们都知道,教育信息化推行了有很多年,那您本身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专家,您觉得教育信息化推行当中的难点在哪儿?
任友群:我现在的身份比较复杂,刚刚你介绍的时候也介绍了我的多个头衔。我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在江西省上饶市负责那里教育的工作,到岗位也已经有7、8个月了。在这段时间中,由于我原来就是搞教育信息化的,实际上一直在考虑怎么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教育教学。但是到了江西以后,我面临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怎么样在中部还没那么发达的区域来去推行,这是压力很大的一件事情。
我实际上很早就思考过要跟这种大型的平台进行对接。在那些留守儿童比较多、整个家庭的收入也不高、大部分家庭的文化层次也不如大城市那么高的贫困欠发达地区,推行教育信息化,可能最主要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它的使用的门槛必须足够低,基本上我们通过一定的简单的普及大家都能用了,不能太高大上。第二,使用的经济成本也要足够低,贫困区域不可能有太多的经费投入。
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平台,能够把这两个问题能够很好的解决的话,这就至少迈出了非常成功的第一步。所以像腾讯智慧校园这个品牌,我个人认为就是满足了这两个条件。因为我们现在全国各地的老百姓中,我们的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非常高了。我们大部分都用公共的交流平台,像微信这样的。比如说老师在跟一个家长沟通,没有微信、又没有智能手机的家长,应该说是越来越少了。当然在我们的山区还有很多是爷爷、奶奶陪着孙子、孙女在读书的,有些爷爷奶奶还没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对于大部分,哪怕是在各地打工的我们的留守儿童的家长来说,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另外,由于我们大家也知道,像这种公共平台,我们实际上是不需要花钱就能接入的,微信平台我们不花钱就用了,用到现在也都挺好的。这个对用户解决了一个成本问题,所以我一直觉得这件事情在上饶县那么快速的几个月就能推出这样的一个规模,主要取决于两个,一个是低门槛,一个几乎是零成本。
主持人:那就像互联网加教育,那您觉得它应该是一种怎么样的前景?我们都知道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但是同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您觉得它是怎样的前景才能满足到我们教育加互联网的一个需求?
任友群:你这个问题中已经用了两个概念,一个是教育加互联网,一个是互联网加教育。实际上这个概念在我们学界也讨论过,我们认为这两个概念是有所不同的。也就是说,如果我是按照传统教育基本的流程、基本的逻辑在做事情,然后我用互联网的技术去优化、提高我的流程、我的步骤、我的效率,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工作理解成是教育加互联网。也就是教育的本质并没有太大的变革,只是互联网让我更便捷了,让我更快了,让我更提高了,就是这个角度理解。
但是如果我们要理解成是互联网加教育,那就是要用互联网再造很多流程,要颠覆性地改变我们所熟悉的教育过程。这个我认为对教育是带有革命性影响的,前者可能对教育只是一种改良,只是一种革新,但是第二种可能就是革命。我个人认为这两种情况目前在教育界中都在发生着,我当然希望能够更快的把教育水平搞上去,所以可能主观上我们都希望革命来的更早一点,但是革命的发生是有条件的,而不是随随便便就会来的。实际上我刚刚说了,由于零成本,由于低门槛,使得我们上饶广大的普通的老师、普通的学生家长、普通的管理者都能很快的掌握这个智慧校园的使用方式。这些情况实际上在我们现实中恰恰或者是互联网加教育,或者教育加互联网,两者都在发生着。
比如说我现在用了这个管理平台以后,我们能够颠覆性的改变了原来的签到的系统,老师到学校是不是要签到?学生到学校是不是要签到?然后又比较大力度的改变了报销和请假这种流程,使得我们很多老师不需要满校园去找校长签字,很便捷。我觉得这些都是在教育加互联网和互联网加教育之间正好都在寻找的一种很好的突破。我更希望的是通过教育加互联网逐步走到互联网加教育。
主持人:等于说互联网加教育和教育加互联网,只是谁是主导的问题。
任友群:也就是说,如果说是互联网加教育,那对不起,就是以互联网的逻辑去改造教育。如果说是教育加互联网,那还是以现有教育的本质逻辑为起点,但是我以互联网作为我的一个工具,作为我的一个手段来解决问题。实际上互联网加教育,本质上是围绕着互联网的逻辑在转,这个跨度会更大。
主持人:您觉得我们腾讯智慧校园这个平台,您对它这个产品是怎样理解的?
任友群:我实际上很早就关注,我原来在华东师大工作,我在华东师大负责了十几年的信息化的工作,我大概是大学中最早关注贵公司企业号的那拨人之一,微信华东师大公众号也是全中国大概前几名开通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们应该是2012年年底注册,2013年初正式运行微信公众号的,你去推算一下,这个时间是非常早的。我们学校2014年年底开始关注企业号,去年的年中有一件事情很刺激我,就是贵公司的老总马化腾先生到上海去,给上海的四套班子做了一次讲解,讲智慧城市,然后讲微信的平台。上海的四套班子全体都到,然后听了马化腾先生的讲解。第二天上海就推了智慧城市的很多很多的基于微信的应用。
我是在那个第二天的后一天在华东师大召开了一个工作会议,我说我们关注了企业号,但是我们半年多没什么行动,我们虽然早就在关注,但是我们一直在观望。我说现在上海市都动起来了,我们应该尽快的动。所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华东师大启动了全面的对接。因为我认为十三五以后或者说这个时代以后,我们所有的信息化考虑端都应当是移动端了。因为电脑现在是可以离身的,我不带电脑也问题不大,现在手机基本上是不会离身了。当去年下半年在华东师大推出企业号以后,我们就开始了师生的信息录入和身份确认,动员的成本非常低。不像以前推行一个信息化工具,动员成本非常高。有的时候在推行过程中又会碰到很多技术上的问题,有些人碰上一次两次技术障碍就烦了,就不想用了。这个问题在原来我们推进信息化的时候都会碰到。但是由于现在低门槛和零成本,使得我们在推广的效率非常高。所以我们很快就在华东师大完成了布局,而且我们的功能正在逐步叠加。我觉得要感谢腾讯,把企业号做好的同时又开放了一些接口。比如说华东师大可能有更多的一些特殊需求,可能腾讯也不会为一家用户单独去开发,但是你们提供了一些接口对接,我们就把我们的团队对接上了。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学生非常便捷,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用手机来替代原来的物理上校内身份证,就是校园卡:我们去食堂打饭可以用手机;我们进图书馆,忘带校园卡了,也可以用微信拿手机一刷我就进去了;我们几个人晚上在寝室里读书,忽然没电了,因为卡里头的电费没了,我只要摁几下,转一些钱过去,等一会儿电就亮了。华东师大现在已经能够都做到这样了。
然后我们还有一些个性化的信息推送和信息查询。比如说原来我们说,英语(精品课)六级以上的同学我们可以有一个什么机会,原来都是一些广播式的海量的发送,我现在可以在后台直接推送给过了六级的同学,不过六级的同学,你就看不到这条信息,你不用看这条,这条跟你没关系。还有我们的老师也可以用这个平台来进行一些工资单的查询,个性化的,每个月我的收入是多少,我扣了多少钱,我拿了多少钱,全部在这个平台上。现在微信企业号至少在大学层面,我个人觉得已经是可以用得非常好了。所以我到了上饶以后一直在想,像这些功能,也不是只有大学才能用,我们其他领域也都能用,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我觉得这些功能也都是很适用的,所以我一直在尝试着能否在基础教育领域对接这种功能。
正好在这个时候,我听说了我们上饶县开始启动跟国家信息中心和腾讯智慧校园的项目。所以就高度的关注了,我大概从暑假开始关注这件事。我为了这件事情,上饶县跑了7、8趟,跑了至少有20次的小学、中学,有些学校去了不止一次。大致现在上饶县已经完成了所有的老师和家长的实名的登录,他的班级圈运行得非常良好,它的请假、报修、签到等等这些功能做得也都很好,它的一般的通知的发送、对接也弄得很好。这些就让我们贫困县在几乎不花钱的情况下,基本建立起了一个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我觉得这很好。
再说腾讯又是国内世界级的大公司,我们对它的安全性、对它的保密的承诺也比较信任。你让我自己造一个机房我还没你的安全,我还不如依托在你这里,所以这个都是非常好的起步。
主持人:我也知道,您对教育信息化是高度重视,也希望它能越发展越好,您对我们腾讯智慧校园或者说对于教育信息化有什么好的期望或者是建议吗?
任友群:我觉得这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低门槛和零成本,让腾讯智慧校园成为我们一所普通的农村的中小学的日常的管理系统。只要当地的教育局也好,校长也好,他有决心去推,几个月以后,实际上不用几个月,几周让我们完成全校的老师、全校的家长的实名绑定,你就可以使用了,这个门槛是非常低的,也很快。但是这个只是完成的一所学校最最基本的管理,你注意到我刚才谈的所有的东西,比如说他很好的完成了家校互动,这个我很喜欢,因为我们有那么多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平时也都在北、上、广、深打工,他不能天天见到自己的孩子,但是现在有了班级圈,每天都能看到班主任发上来的,我的孩子在班级里的各种表现。往往表现好还会被表扬,贴红花。这个也是拉近了我们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整个社会在沟通方面能够更趋于和谐,很好。还有刚才说的日常管理。但你别忘了我谈的所有的事情还没有深入到教育教学。因为真正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我觉得腾讯的智慧校园它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做,你怎么切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比如说我现在关心的是我们农村,现在往往县城的学校学生非常多,因为县城学校质量好,所以农村的孩子都往县城涌,都跑到县城读书,但是边远的村里头的学校,人越来越少。这个会形成一种循环,村里孩子越来越少,教育主管部门配的老师、配的资源也会越来越少。再以后,这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就会越来越低,到最后,这个学校可能就萎缩成只有十几个孩子,二十几个孩子,两三个老师这样一个教学点,教学点上的教学质量,单靠这两三个老师是无论如何也保证不了的。如果说腾讯的智慧校园能够探索出怎么样把中心校,比较高质量学校的教师的资源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或者有些可以同步传递的,有些是可以异步的,我录制好了再送过去也行。如果能够把那些资源能够更好地送到一些边远的教学点,这是更加功德无量的事情。因为我们总有一些孩子暂时还走不出大山,他没有这个条件。总归在大山、海岛深处的一些地方,总归还有一些孩子,也是我们同在蓝天下的共和国的孩子,我们也要关心他们。现在如果在这方面再努力一点,使得我们更多的优质资源能够送达到这些点。我觉得我们上饶也在考虑,我下一步就要和他们探索,怎么样把一些同步的东西能够更好的送到这些点上去。当然有一些可能真的是信息技术无法取代,必须是真人去解决的问题。但是在那些信息技术可以做一些补充的方面,我们希望腾讯智慧校园能够关注这方面的发展。
主持人:那我们今天高招会的现场有非常非常多的展台,您对我们腾讯智慧校园的展台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任友群:我感到特别的亲切,因为这里头的很多事情都是我自己也参与过的,只不过是在上饶做这样的事情。大家也知道教育部提出来了三通两平台,这其中最难的就是人人通。实际上腾讯微信就是一个很好的人人通的平台。但是它还不是一个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平台,它只是一个初步沟通的人人通的平台。我们希望智慧校园最后真的能够做到是一个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平台,真正能够实现主席提出来的叫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这样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共享最好的资源,都能在共和国的蓝天下一起成长成才,这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主持人:我也再次感谢任市长对我们今天问题非常深入非常精彩的解答。我再次感谢任市长来到我们腾讯智慧校园高招会的现场。